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李洋杰 通讯员刘巧兰报道 早上8点,衡阳市蒸湘区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对绿色食品调羹白、花菜、包菜等蔬菜进行打包装车,6小时后这些蔬菜将抵达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下午,它们就能出现在广州市的超市,走上广州人的餐桌……这是蒸湘区蔬菜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的新速度。
近年来,蒸湘区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定位,坚持“质量立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各项工作,在标志许可、证后管理、标准宣贯和规程指导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源自雨母”字号蒸湘公用品牌,在蒸湘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资料图)
坚持绿色防控,构筑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食用“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家住蒸湘区的张女士,到超市选购食材时,总会对“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情有独钟”。作为专业“吃货”,王女士发现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葡萄在口感上更甜、更有风味,绿色食品大米质量更好、品质更优。
上网一查,“产自优良环境、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了解越多,王女士愈感觉到绿色食品让家人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渐渐成为绿色食品的忠实“粉丝”。
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蒸湘区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即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严格落实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产品的安全优质。简单地用六句话概括,就是“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管理有制度”,并表示,为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他们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把绿色食品相关标准转化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简明操作手册、明白纸,方便基地严格操作。
在呆鹰岭镇、雨母山镇等绿色食品基地,由蒸湘区农业农村局印制的《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化学农药清单》《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等手册都被做成了挂图或挂板,悬挂于生产大棚、投入品仓库里或者置于技术管理人员的案桌、宣传区域等基地显著位置。
技术人员拿着挂图和记录本说:“挂图非常实用,哪些肥料农药能用清清楚楚,方便基地技术人员随学随用,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操作”。
蒸湘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下基地检查指导,保障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绿色食品企业8家,绿色食品20个,产量30000余吨。
坚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立足“近郊”区情农情,蒸湘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扶持绿色食品企业延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
▲蒸湘区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菊花生产基地
位于雨母山镇的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种植特种蔬菜、芽苗菜、菊花发展绿色产业,以绿色特菜、芽苗菜、菊花为媒,吸引城区游客到雨母山观赏菊花、采摘菊花、特菜、芽苗菜等,闯出了一条集种植、休闲、观光、采摘、研学于一体的链式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据了解,该公司联合村集体经济,以绿色食品为引领驱动发展,以种植特菜、芽苗菜、菊花为起点,总结经验,优化模式,创新发展,不断延展下游产业链,以统一管理模式,确保村民种植特菜、芽苗菜、菊花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培育绿色品牌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
“老板,请送100份‘绿色食品葡萄’过来。”“老板,请帮我们包装好30份‘绿色食品葡萄’,我们下午过去拿。”…… 8月6日上午10点,蒸湘区雨母山镇华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葡萄基地已是宾朋满座,购买电话不断响起,老板亲自上阵,一边帮着采摘葡萄,一边笑着招呼客人。
▲蒸湘区华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葡萄基地
品牌对于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能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区已重点打造“金雁米业”“誉湘龙菜籽油”“蒸湘调羹白”“华农葡萄”“雨母鱼”“临江菁香桃”“土桥翠冠梨”“鸡市草莓”等优质农产品品牌。
同时,作为“调羹白”原产地,蒸湘区将大力发展“调羹白”产业,启动“调羹白”品种提纯复壮和制种基地建设,打造“调羹白”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进一步扩大蒸湘绿色蔬菜品牌知名度。此外,该区将还围绕“绿色生态农业”品牌标准,依托全国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产品种植绿色认证10000亩、认证品种25个以上。
下一步,蒸湘区将围绕“生态立区 绿色发展”新理念,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绿色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持续提升获证绿色食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强产销对接,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持续打造和拓宽高质量农产品“绿色”发展之路,走出一条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标签: